​形态各异,像树一样;鲜艳美丽,像花一样。可它不是树也不是花,而是生活在海里的珊瑚。说起珊瑚,相信大家都知道,那么,在这里先问问大家一个问题:珊瑚是植物还是动物呢?接着往下看,给你揭晓答案!

珊瑚

珊瑚,属刺胞动物门、珊瑚虫纲、海生无脊椎动物。是由一种叫做珊瑚虫的腔肠动物制造的,简单来说,珊瑚是珊瑚虫分泌出的外壳,珊瑚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碳酸钙以微晶方解石集合体形式存在。

珊瑚分类树示意图

什么是珊瑚虫?

珊瑚虫是海生圆筒状腔肠动物,以海洋中细小的浮游生物为食,在生长过程中能吸收海水中的钙和二氧化碳,分泌出石灰石,变为自己生存的外壳。

珊瑚虫结构示意图

答案揭晓:珊瑚是动物! 你答对了吗?

珊瑚礁

珊瑚礁的制造者是造礁石珊瑚,造礁石珊瑚种类繁多,通常为六放珊瑚。珊瑚虫坐落在碳酸钙形成的底座里,顶端开口伸出柔软的触手捕捉海水中的浮游生物为食,通常与虫黄藻共生。虫黄藻靠珊瑚虫身体庇护,汲取珊瑚供给的碳、磷、氮等元素,在光合作用下为珊瑚虫提供生长所需的能量和碳酸。珊瑚虫用碳酸合成碳酸钙,分泌出来制造了骨骼,每个新的珊瑚虫个体都会形成各自的碳酸钙底座。无数的珊瑚虫不断在原有的基座上聚集发育繁衍死亡层积形成了珊瑚礁。

珊瑚礁示意图

珊瑚礁生态系统

珊瑚礁生态系统被誉为水下“热带雨林”,为大量的海洋生物提供了栖息地,还与我们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造礁珊瑚以其形状复杂的骨骼形态和生物特征,形成特殊的海洋生态环境。许许多多生物生活在珊瑚礁环境里共同组成的特殊生态系统,称为珊瑚礁生态系统。

珊瑚礁经历了漫长的演化历史,经过反复淘汰和适应,门类众多的海洋生物在其中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共处有限空间,构成自然的生态平衡。珊瑚礁海域海水清洁,温度适宜、光照充沛,具有适宜各门类海洋生物生长的极好自然条件。有丰富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及藻类和海草等,为珊瑚、海葵、草食性动物、底栖生物以至鱼类等提供充足的饵料,形成完美的食物链。不同形态的造礁珊瑚创造了多层次的空间,为各种喜礁生物提供栖息、附着或庇护的场所。物种繁多的生物汇集在珊瑚礁里,构成一个多样性极高的顶极生物群落。

珊瑚礁生态系统示意图

珊瑚礁是地球上已知的物种多样性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

珊瑚礁也是地球上已知的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

珊瑚礁的分布

珊瑚礁生存在赤道两侧的温暖水域。世界上有大约110个国家有珊瑚礁海域。就海洋物种多样性而言,以东南亚海区即中印度—西太平洋海区(包括我国南海)的珊瑚和礁栖海洋生物最为丰富。

世界珊瑚礁分布示意图

我国的珊瑚礁海域在印尼、澳大利亚、菲律宾、法国、巴布亚新几内亚、斐济、马尔代夫之后排名世界第八位。

我国的珊瑚礁主要分布在我南海诸岛海区,我国台湾、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岛近岸及离岛海域亦有分布。

按照“最高珊瑚覆盖率的礁坪、礁顶、浅水礁区等近表层礁范围”定义,世界资源研究所(2002)计算我国有7300平方公里珊瑚礁面积,占同等定义计算的世界珊瑚礁总面积28.43万平方公里的2.57%。

按照我国中科院张乔民研究员等按照完整的礁体地貌范围量算,我南海诸岛礁体及附近浅水区总面积约为3万平方公里,约占按此计算的全球珊瑚礁总面积61.7万平方公里的5%。

中国南海西南中沙群岛珊瑚礁海域示意图

中国南海珊瑚礁生态是我们三沙人的骄傲

三沙珊瑚礁

三沙珊瑚礁海域示意图

中国南海西南中沙群岛的珊瑚礁海域,有128个礁体(岛、礁、滩、沙),约3000平方公里,是大洋型珊瑚礁,是全球十个最重要的珊瑚礁保护区之一。

根据我国地质钻探研究,我国南沙群岛礼乐滩的珊瑚礁体最大厚度达2160米,系距今2700万年以来发育的。我国西沙群岛珊瑚礁体最大厚度为1251米。这说明南海诸岛的珊瑚礁极其古老,是南海和大陆沿岸珊瑚的种源。也说明我国南海诸岛的岛礁除西沙高尖石是火山岩碎屑岩岛外,全部都是珊瑚形成的岛礁。

2002年联合国有关机构把西南中沙群岛确定为全球十个最重要的珊瑚礁保护区之一。

沉降说”

1842年,达尔文提出的珊瑚礁成因的”沉降说”首先,珊瑚在岛屿沿岸形成环绕海岸并与岛屿相连的岸礁;第二阶段,岛屿下沉,珊瑚则与沉降速率保持同步向上生长,形成堡礁;第三阶段,岛屿全部沉降入海,珊瑚仍向上生长,形成环绕泻湖的环礁。某些环礁可在平坦的沉降台阶上形成,不必经过堡礁阶段;浅滩可直接由珊瑚生长发育成环礁,而无需发生沉降运动。对于大洋环礁来说,沉降说是可信的。

岛礁生成示意图

三沙珊瑚礁生态受到严重威胁

被破坏的珊瑚礁

尽管,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好的珊瑚礁生态,但是由于种种历史原因,目前一些岛礁珊瑚毁坏严重。据国家海洋局2012年海洋生态环境年报,我西沙群岛(宣德群岛5礁测站)的活珊瑚覆盖率只有5.4%,处亚健康状态。而珊瑚礁海床一旦被成片毁坏,就难抵大洋海浪冲刷,会迅速沙化,殃及整个礁体,迁延下去,我们会失去这种宝贵的海洋生态资源。对此国内有关专家学者感到忧虑。

被破坏的珊瑚礁

主要原因:

棘冠(长棘)海星爆发增长

人类过分捕捞以珊瑚虫为食物的棘冠海星的天敌大法螺、苏眉鱼等,将大自然生态平衡破坏,没有了天敌的棘冠海星爆发性增长,造礁珊瑚被棘冠海星大量吞噬以致灭绝。如国家海洋局在宣德群岛5个监测站记录。2006年活珊瑚覆盖率为65~70%,2009年受棘冠海星等影响锐减至7.91%。后果严重。

长期以来人为直接破坏

非法用小艇加长尾桨直接翻耕礁盘采掘砗榘貝等,大面积毁坏了珊瑚赖以繁衍的礁盘,搅起的大量悬浮物窒息了珊瑚虫,造成巨大的破坏。

直接采挖观赏性珊瑚造成破坏。

使用炸药捕捞造成破坏。

使用氨基钠氰化物毒鱼造成破坏。

直接采掘挖取珊瑚做建筑材料或其它用途造成破坏。

三沙珊瑚礁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性

航拍环礁图

全世界有5亿人直接依赖珊瑚礁生态系统生存,是珊瑚礁海域食物链上的顶层生产力。我国从珊瑚礁海域获取大量海产品,是我国人民重要的蛋白质来源。珊瑚礁生态系统如果被破坏,意味着海洋渔业资源的枯竭。

珊瑚礁生态系统是海洋环境中最具能动性的因素,活珊瑚灭绝,将使整个海区生态环境逆变。

全球旅游胜地中,珊瑚海域旅游模式是最吸引人的,游客因美丽的珊瑚礁生态而来,如果没有了健康的珊瑚礁生态,将失去观赏价值。未来三沙市旅游业应该是以珊瑚礁生态系统为基础的国际海洋旅游。

南海诸岛是我加入联合国海洋公约后国家海域划分的重要依据,珊瑚礁生态直系我国岛礁的安全。珊瑚死亡后珊瑚礁沙化,就终止了大自然对岛礁的发育,岛礁失去了生态屏障,将很难因应由全球变暖造成海平面上升带来的威胁,会危及我海洋国土的安全。

保护三沙珊瑚礁生态环境

珊瑚礁生态系统保护是我们三沙人的责任!

​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海南省确立了绿色崛起的发展战略。三沙市以维权、维稳、保护、开发为指针。全力开展海洋环境保护工作,三沙市成立三年,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做了几十年没做到的事情。三沙市成立伊始就开始做出海洋环境执法常态化的努力,坚决制止各种违法破坏珊瑚礁的行为;绿化恢复了岛礁植被;用海水淡化取代汲取地下淡水保护岛礁;解决岛礁污水排放问题等等。特别今年全国人大会上三沙市获得了地方立法权,可以根据三沙具体情况立法,开创了用法治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新途径。

中国南海是世界第三大陆缘海,西南中沙群岛典型的大洋珊瑚礁生态系统在我国带有独一性,三沙有则中国有,三沙无则中国无。这是我国最好的海洋生态资源,不可复制,弥足珍贵。同时也是人类共同财富,我们有永续保护的义务。

我们要在三沙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动员起来,大力宣传我们三沙美丽的珊瑚礁海洋生态环境,制止各种危害珊瑚礁的行为,实施珊瑚礁生态保育恢复工作。三沙珊瑚礁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喜欢海洋的朋友们,还可以扫码关注三沙航迹珊瑚礁保护研究所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海洋知识、资讯。赶快行动起来吧!

最后修改日期: 2020-01-15